香蕉5app现在在哪下载

2017年工信部加快推進環保裝備製造業發展

2020-03-12 13:15:37 ruchengmei

工業和信(xin)息(xi)化部關(guan)於加(jia)快(kuai)推進環保(bao)裝備製(zhi)造業(ye)發(fa)展(zhan)的(de)指(zhi)導(dao)意(yi)見(jian)

工(gong)信部節(jie)[2017]250號

各(ge)省(sheng)、自治(zhi)區(qu)、直轄(xia)市及(ji)計(ji)劃(hua)單(dan)列市、新疆(jiang)生產(chan)建設兵團(tuan)工業和信息化(hua)主管部(bu)門(men):

環(huan)保裝(zhuang)備(bei)製造業是節能(neng)環保產業的重(zhong)要組(zu)成(cheng)部分(fen),是(shi)保護(hu)環境的重要技術(shu)基(ji)礎,是實現綠色發展的重要保障(zhang)。

近年來(lai),環保裝備製造(zao)業規模(mo)迅(xun)速(su)擴大,發展模式不斷(duan)創(chuang)新,服務領域(yu)不(bu)斷拓(tuo)寬(kuan),技術水(shui)平大幅(fu)提(ti)升,部分裝備達到(dao)國(guo)際(ji)領(ling)先水平,2016年(nian)實現產值(zhi)6200億(yi)元,比(bi)2011年翻(fan)一(yi)番(fan)。

隨著綠色發展理(li)念(nian)深(shen)入(ru)人心,工業綠色(se)轉型步伐(fa)進一步加快,為環保裝備製造業發展帶來了(le)巨(ju)大的市(shi)場空(kong)間、提出了新的更(geng)高(gao)要求。但同時(shi),環保裝備製造業創新(xin)能力(li)還(hai)不強,產品低(di)端(duan)同質(zhi)化競(jing)爭(zheng)嚴(yan)重,先進(jin)技(ji)術裝備應用(yong)推廣困(kun)難等問(wen)題依(yi)然(ran)突(tu)出(chu)。

為(wei)貫(guan)徹(che)落(luo)實《中(zhong)國製造2025》和《“十(shi)三五(wu)”國家戰(zhan)略性新興(xing)產業發展規劃》,全(quan)麵(mian)推行(xing)綠色製造,提升環保裝備製造業水平,促(cu)進環保產業持續健(jian)康發展,實(shi)現(xian)有效供給(gei),提出以下意見:

一、總體(ti)思(si)路(lu)和目(mu)標

(一)總體思路。全麵貫徹黨(dang)中央(yang)、國務院關於(yu)生態文(wen)明建設和實施(shi)製造強國戰略(lve)的決策(ce)部署(shu),牢(lao)固樹(shu)立(li)創新、協(xie)調(diao)、綠色、開放、共(gong)享(xiang)的發展理念,強化創新驅動(dong),優化產品(pin)結構,完善(shan)標(biao)準體係,促進融合(he)發展,落實和(he)完善支持(chi)行業發展的政策措施,激(ji)發行業發展的內(nei)生(sheng)動力和市場主(zhu)體活(huo)力,引(yin)導全行業轉(zhuan)變(bian)發展方(fang)式,提高行業核心(xin)競爭力,全麵提升(sheng)先(xian)進環保裝備有(you)效(xiao)供給,為綠(lv)色發展提供(gong)有力支(zhi)撐(cheng)。

(二)工作目標。到2020年,行業創新能力明顯(xian)提升,關鍵(jian)核(he)心技術取(qu)得新突破(po),創新驅動的行業發展體係基本(ben)建成。先進環保技術裝備的有效供給能力顯著(zhu)提高,市場占(zhan)有率(lv)大(da)幅提升。主要技術裝備基本達到國際先進水平,國際競爭力明(ming)顯增(zeng)強。產業結(jie)構(gou)不斷優(you)化,在每(mei)個重點領域支持一批(pi)具(ju)有示(shi)範(fan)引領作用的規範企(qi)業,培(pei)育(yu)十家(jia)百(bai)億規模龍(long)頭(tou)企業,打(da)造千家“專(zhuan)精(jing)特(te)新”中小(xiao)企業,形(xing)成若(ruo)幹個(ge)帶動效應強(qiang)、特色鮮(xian)明的產業集群(qun)。環保裝備製造業產值達(da)到10000億元(yuan)。

二、主要任(ren)務

(一)強化技術研(yan)發協同化創新發展。鼓勵(li)企業圍(wei)繞亟(ji)待(dai)解(jie)決(jue)的環境(jing)汙染熱點難點(dian)問題和不斷提升的環保標準需(xu)求,以突破關鍵共性技術為目標,以行業關鍵共性技術為依托(tuo),以產業鏈為紐(niu)帶,培育創建技術創新中心、產業技術創新聯(lian)盟(meng)。引導企業沿(yan)產業鏈協同創新,推(tui)動形成協同(tong)創新共同體,實現精準(zhun)研發,攻克(ke)一批汙(wu)染治理關鍵核心技術裝備以及材(cai)料(liao)藥劑(ji)。加強應用推廣平(ping)台(tai)建設(she),完(wan)善產業化機製,鼓勵創新成果(guo)轉化,推動裝備與治理項(xiang)目精準對接(jie),加快在鋼(gang)鐵、有色、化工、建(jian)材等傳(chuan)統製造業綠色化改造中的應(ying)用。

(二)推進生產智(zhi)能化綠色化轉型發展。探索推進非(fei)標產品模塊(kuai)化設計、標準化製造,推廣(guang)物聯網、機(ji)器人、自(zi)動化裝備和信息化管理軟(ruan)件(jian)在生產過(guo)程中的應用,提高環保裝備製造業智能製造和信息化管理水平,實現生產過程精益化管(guan)理。加大綠色設計、綠色工藝(yi)、綠色供應鏈在環保裝備製造領域的應用,開展生產過程中能效、水效和汙染物(wu)排放(fang)對(dui)標達標,創建綠色示範工廠(chang),提高行業綠色製造的整(zheng)體水平。

(三(san))推動產品多元化品牌化提升發展。優化環保裝備產品結構,拓展產品細分領域,逐(zhu)步(bu)開(kai)發形成針(zhen)對不同行業、具有自主知(zhi)識(shi)產權的成套(tao)化、係列(lie)化產品,針對環境治理成本和運(yun)行效率,重點發展一批智能型(xing)、節能型先進高效環保裝備,根(gen)據用戶治理需求(qiu)和運行環境,打造一批定製化產品。加強環保裝備產品品牌建設,建立品牌培育管理體係(xi),推動社(she)會(hui)化質量(liang)檢(jian)測(ce)服務,提高產品質量檔(dang)次(ci),提升自主品牌市場認(ren)可(ke)度,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知名度的自主品牌(pai),提高品牌附加值和國際競爭力。

(四(si))引導行業差(cha)異化集聚化融合發展。鼓勵環保裝備龍頭企業向係統設計、設備製造、工程施工、調試維(wei)護、運營管理一體化的綜(zong)合服(fu)務商發展,中小企業向(xiang)產品專一化、研發精深化、服務(wu)特色化、業態新型化的“專精特新”方向發展,形成一批由(you)龍頭企業引領、中小型企業配(pei)套、產業鏈(lian)協同發展的聚(ju)集區。引導環保裝備製造與(yu)互(hu)聯網(wang)、服務業融合發展,積極探(tan)索新模式(shi)、新業態(tai),加快提升製造型企業服務能力和投融(rong)資能力。推進軍(jun)民融合,促進軍民(min)兩(liang)用裝備在環境汙染治理領域的應用推廣。鼓勵傳統(tong)製造企業利(li)用自身(shen)技術優勢(shi)向環保裝備製造業拓展,延伸(shen)產業鏈條的深度(du)和廣度。

(五)鼓(gu)勵企業國際化開放發展。鼓勵環保裝備企業加強合作(zuo),采(cai)取優勢互補、強強聯合形式,積(ji)極(ji)拓展國外(wai)市場,通(tong)過技術引進、合作研發、直(zhi)接投(tou)資等(deng)方式參與海(hai)外環保工程建設和運營,引導環保裝備製造業由以(yi)單機出口(kou)為主向提供成套設備和服務為主的國際設備總承包(bao)和工程(cheng)總(zong)包轉變。鼓勵環保裝備企業與基礎(chu)設施建設企業聯合,積極參(can)與“一帶(dai)一路”建設、國際產能合作中的環境基礎設施建設項目。充分利用雙邊(bian)、多(duo)邊合作機製和交(jiao)流平台,加強與國外企業信息、技術和項目交流(liu)合作,推動環保技術裝備升級、標準等國際互認,實現國際化對接。

三、重點領域

(一)大氣汙染(ran)防治裝備。重點研發PM2.5和臭(chou)氧(yang)主要(yao)前體物聯合脫(tuo)除(chu)、三氧化硫(liu)(SO3)、重金(jin)屬、二(er)噁(e)英處(chu)理等趨(qu)勢性、前(qian)瞻性(xing)技術裝備。研發除塵用脈(mai)衝(chong)高壓(ya)電(dian)源等關鍵零部件,推廣垃圾焚燒煙氣、移(yi)動源尾(wei)氣(qi)、揮發性有機物(VOCs)廢(fei)氣的淨化處置技術及裝備。推進燃(ran)煤(mei)電廠超(chao)低排(pai)放以及鋼鐵、焦(jiao)化、有色、建材、化工等非電行業多汙染物協同控製和重點領域揮(hui)發性有機物控(kong)製技術裝備的應用示範。

(二)水汙染防治裝備。重點攻(gong)關厭氧氨氧化技術裝備和電解催(cui)化氧化、超臨(lin)界(jie)氧化裝等氧化技術裝備,研發生物強化和低能耗高效率的先進膜(mo)處理技術與組件,開展飲(yin)用水微(wei)量有毒(du)汙染物處理技術裝備等基礎研究(jiu)。重點推廣低成本高標準、低能耗(hao)高效率汙水處理裝備,燃煤電廠、煤化工等行業高鹽(yan)廢水的零(ling)排放治理和綜合利用技術,深度脫氮除磷(lin)與安(an)全高效消(xiao)毒技術裝備。推進黑臭水體修(xiu)複(fu)、農(nong)村(cun)汙水治理、城鎮(zhen)及工業園區汙水廠提標改造,以及工業及畜(chu)禽(qin)養殖(zhi)、垃圾滲(shen)濾液處理等領域高濃(nong)度難(nan)降(jiang)解汙水治理應用示範。

(三)土(tu)壤汙染修複裝備。重點研發土壤(rang)生物修複、強化氣相(xiang)抽(chou)提(SVE)、重金屬(shu)電動分離(li)等技術裝備。重點推廣熱(re)脫附(fu)、化學淋(lin)洗(xi)、氧化還原(yuan)等技術裝備。研究石(shi)油、化工、冶煉、礦(kuang)山(shan)等汙染場(chang)地對人(ren)居環境和生態安全影(ying)響,開展農田(tian)土壤汙染、工業用地汙染、礦區土壤汙染等治理和修複示範。

(四)固(gu)體廢物處理處置(zhi)裝備。重點研發建築(zhu)垃(la)圾(ji)濕法(fa)分選、汙染底泥治理修複、垃圾高效厭(yan)氧消化、垃圾焚(fen)燒(shao)煙(yan)氣高效脫酸(suan)、焚燒煙氣二噁英(ying)與重金屬高效吸(xi)附、垃圾焚燒飛灰資(zi)源(yuan)化處理等技術設備。重點推廣水泥窯協同無害(hai)化處置成套技術裝備、有機固廢絕(jue)氧熱解技術裝備、先進高效垃圾焚燒技術裝備、焚燒爐(lu)渣及飛(fei)灰(hui)安全處置技術裝備,燃煤電廠脫硫副(fu)產品、脫硝催化劑、廢舊濾(lv)袋無(wu)害化處理技術裝備、低能耗汙泥脫水、深度幹(gan)化技術裝備、垃圾滲濾液(ye)濃縮(suo)液處理、沼(zhao)氣製天(tian)然氣、失(shi)活催化劑再(zai)生技術設備等。針對生活垃圾、危(wei)險廢物焚燒處理領域技術裝備工藝穩(wen)定(ding)性、防治二次汙染,以及城(cheng)鎮汙水處理廠、工業廢水處理設施汙泥處理處置等重點領域開展應用示範。

(五)資源綜合利用裝備。重點研發基於物聯網與大數據(ju)的智能型綜合利用技術裝備,研發推廣與汙染物末(mo)端治理相融合的綜合利用裝備。在尾礦、赤(chi)泥(ni)、煤矸石、粉(fen)煤灰、工業副產石膏(gao)、冶煉渣(zha)等大宗(zong)工業固廢領域研發推廣高值化、規(gui)模化、集(ji)約化利用技術裝備。在廢舊電子(zi)電器(qi)、報廢汽(qi)車、廢金屬、廢輪(lun)胎(tai)等再生資源領域研發智能化拆(chai)解、精細(xi)分選(xuan)及綜合利用關鍵技術裝備,推廣應用大型成套利用的環保裝備。加快研發廢塑料、廢橡(xiang)膠(jiao)的改(gai)性改質技術,以及廢舊(jiu)紡(fang)織(zhi)品、廢脫硝(xiao)催化劑、廢動力電池(chi)、廢太(tai)陽(yang)能板(ban)的無害化、資源化、成套化處理利用技術裝備。在秸(jie)稈(gan)等農業廢棄(qi)物領域推廣應用飼料化、基料化、肥(fei)料化、原料化、燃料化的“五料化”利用技術裝備。

(六(liu))環境汙染應急(ji)處理裝備。重點研發危險化學(xue)品事故(gu)、航(hang)運中危化品(氰化物)防(fang)泄(xie)漏(lou)及應急治理的應急技術裝備。重點推廣移動式三廢應急處理技術裝備、水上溢(yi)油(you)應急處置技術裝備等。開展危險化學品事(shi)故、藍(lan)藻(zao)水華(hua)應急處置等技術裝備的應用示範。

(七(qi))環境監測專用儀(yi)器儀表(biao)。重點研發汙染源水質聚類(lei)分析、水質毒性監(jian)測,石化、化工園區大氣汙染多參數連續(xu)監測與預警(jing),生物監測及多目標物同步監測,以及應急環境監測等技術裝備。重點推廣汙染物現場快速監測、揮發性有機物、氨(an)、重金屬、三氧化硫(SO3)等多參數(shu)多汙染物連(lian)續監測,車(che)載、機載(zai)和星(xing)載等區域化、網格(ge)化環境監測技術裝備,以及農田土壤重金屬和持久(jiu)性有機汙染物快速檢測、診(zhen)斷等技術裝備。

(八(ba))環境汙染防治專用材料與藥劑。重點研發新型高效水處理材料與藥劑、超淨(jing)過濾、高效氣固分離材料,土壤重金屬和持久性有機汙染物固化脫除、微生物修複、生態修複、環保用納(na)米(mi)材料及藥(yao)劑。重點推廣高效低阻(zu)長(zhang)壽命(ming)除塵(chen)濾料、脫硫用耐(nai)腐(fu)蝕(shi)襯(chen)板、土壤重金屬鈍(dun)化材料及藥劑、揮發性有機物處理用催化劑、垃圾除臭劑、原位鈍化、固定、生物阻隔(ge)材料及藥劑等。

(九(jiu))噪(zao)聲與振動控製裝備。重點推廣軌道(dao)交通隔振(zhen)技術裝備、高速鐵(tie)路聲(sheng)屏(ping)障技術裝備、陣(zhen)列式消聲器、低頻(pin)噪聲源頭診治裝備等關鍵技術裝備等。

四、保障措(cuo)施

(一)加強行業規範引導。按照(zhao)環保裝備製造業的細分領域,製定分領域的規範條(tiao)件,發布(bu)符(fu)合規範條件企業名(ming)單,引導生產要素(su)向優勢企業集中。定期(qi)修訂(ding)發布《國家鼓勵發展的重大環保技術裝備目錄(lu)》,加快先進技術裝備的研發和推廣應用。進一步完善行業標準體係,引領產品標準化、係列化、通用化、成套化發展。構建行業經(jing)濟(ji)運行監測體係,規範環保裝備製造業有序(xu)發展。

(二)加大財(cai)稅(shui)金融支持力度。充(chong)分利用綠色製造、工業轉型升級(ji)、節能減(jian)排、技術改造等現有資金渠(qu)道,發揮節能節水環保專用設備所得(de)稅優惠(hui)政(zheng)策和首(shou)台(套)重大技術裝備保險(xian)補(bu)償(chang)機製,支持先進環保技術裝備產業化示範和推廣應用。積極推動綠色信貸(dai)、綠色債(zhai)券(quan)、融資租(zu)賃(lin)、知識產權質押貸款(kuan)、信用保險保單質押(ya)貸款等金融產品,加大對環保裝備製造業的支持力度。鼓勵社會資本按(an)市場化原則(ze)設立產業基金,投資環保裝備製造業。

(三)充分發揮中介(jie)組織作用。利用相關行業協會、科(ke)研院(yuan)所和谘(zi)詢(xun)機構等熟(shu)悉(xi)行業、貼近(jin)企業的優勢,積極開展政策宣(xuan)傳、技術交流、標準製定、運行監測、行業自律(lv)等工作,做(zuo)好(hao)政府(fu)與行業、企業之(zhi)間(jian)的橋(qiao)梁(liang)和紐帶,推動行業持續健康(kang)發展。

(四)加強人才隊(dui)伍(wu)建設。圍繞(rao)環保裝備製造業發展需要,建立和完善多元化人才(cai)培訓體係,加強具有創新精神(shen)的專業技術人才和具有工匠(jiang)精神的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,加強“走(zou)出去(qu)”人才的儲(chu)備和培養(yang),為行業發展提供多層(ceng)次創新人才保障。

 

工業和信息化部
2017年10月(yue)17日(ri)

 


山東省諸城市高新園(yuan)工業大道

15653632199

MetInfo